袍笏登场
拼音
袍笏登场
páo hù dēng chǎng
成语解释
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成语出处
清·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之二》:"袍笏登场也等闲。"
成语例子
关于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段已通电北方各省征求意见,只等回电一到,就要~。(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十七章)
反义词
成语接龙
袍笏登场
长嘘短叹
叹观止矣
一举千里
里通外国
国家多难
难作于易
易子析骸
还乡昼锦
锦绣前程
程门立雪
雪窑冰天
天潢贵胄
粥少僧多
多灾多难
难以为颜
颜筋柳骨
骨软肉酥
肃然生敬
敬上爱下
下气怡声
声色货利
利诱威胁
胁肩低眉
眉尖眼尾
尾巴难藏
藏头亢脑
脑满肠肥
肥鱼大肉
肉薄骨并
并行不悖
悖逆不轨
轨物范世
世道人心
心摩意揣
揣时度力
力薄才疏
疏庸愚钝
钝口拙腮
塞井焚舍
舍身图报
报效万一
一日九回
回天挽日
日陵月替
替天行道
道路以目
目不苟视
视民如伤
伤筋动骨
骨软肉酥
溯端竟委
委靡不振
振衣濯足
足音空谷
谷父蚕母
母难之日
日引月长
长夜难明
明知故问
问牛及马
马到功成
成效卓著
著书立说
说说而已
已成定局
局地钥天
天地开辟
辟地开天
天假因缘
缘悭命蹇
蹇人升天
天末凉风
风尘之惊
惊悸不安
安邦定国
国利民福
福慧双修
修文地下
下愚不移
移根换叶
叶落知秋
秋实春华
华如桃李
李广不侯
侯服玉食
食无求饱
饱以老拳
拳不离手
手到拿来
来处不易
易于拾遗
遗迹谈虚
虚声恫吓
吓鬼瞒神
神通广大
大相径庭
庭无留事
事穷势迫
迫不得已
已陈刍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