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之物
拼音
盗跖之物
dào zhí zhī wù
成语解释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成语接龙
盗跖之物
物外之交
交口同声
声色狗马
马面牛头
头昏眼暗
暗中倾轧
鸦鹊无声
声嘶力竭
竭尽全力
力所可及
及门之士
士死知己
己溺己饥
饥不暇食
食藿悬鹑
鹑居鷇食
食箪浆壶
壶中日月
月缺花残
残丝断魂
魂惭色褫
尺幅千里
里谈巷议
议论风发
发扬踔厉
厉精更始
始作俑者
者也之乎
虎冠之吏
粝食粗衣
衣冠甚伟
伟绩丰功
功完行满
满天星斗
斗转参横
横制颓波
波委云集
集萤映雪
雪鸿指爪
昭昭在目
目别汇分
分化瓦解
解民倒悬
悬头刺骨
骨瘦如豺
豺虎肆虐
虐老兽心
心向往之
之死靡它
他乡异县
纤毫不爽
爽心悦目
目无法纪
纪纲人论
论世知人
人模人样
样样俱全
全力以赴
赴汤蹈火
火齐木难
难以忘怀
怀刺漫灭
灭虢取虞
鱼龙漫衍
淹会贯通
通家之好
好恶乖方
方以类聚
聚众滋事
事不有余
余食赘行
行眠立盹
囤积居奇
奇花异卉
灰心丧意
意兴索然
然糠自照
照本宣科
科头袒体
体察民情
情词悱恻
恻怛之心
心慌意急
急拍繁弦
弦外之响
响不辞声
声应气求
求荣反辱
辱国殄民
民情土俗
俗不堪耐
耐霜熬寒
寒心酸鼻
鼻青眼紫
紫气东来
来回来去
去杀胜残
残编裂简
简丝数米
米珠薪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