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兽渡河
拼音
三兽渡河
sān shòu dù hé
成语解释
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成语出处
《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
成语接龙
三兽渡河
河清难俟
俟河之清
清都绛阙
阙一不可
可歌可泣
泣不可仰
仰屋之勤
勤能补拙
拙贝罗香
香车宝马
马龙车水
水底纳瓜
瓜剖豆分
分茅赐土
土穰细流
流落江湖
湖海飘零
零敲碎受
受之无愧
愧天怍人
人己一视
视如土芥
芥纳须弥
弥日亘时
时不我待
待时而动
动心怵目
目光如豆
豆蔻年华
华星秋月
月异日新
新故代谢
谢庭兰玉
玉石相揉
揉眵抹泪
泪流满面
面面相看
看风使舵
多谋善虑
虑事多暗
暗淡无光
光被四表
表情见意
意攘心劳
劳师动众
众流归海
海桑陵谷
谷贱伤农
弄嘴弄舌
舌挢不下
下车冯妇
妇人之见
见始知终
终天之恨
恨五骂六
六畜兴旺
望断白云
云起龙骧
相辅相成
成精作怪
怪形怪状
壮气凌云
云窗雾槛
槛花笼鹤
鹤骨鸡肤
肤浅末学
学不沾洽
洽闻博见
见诮大方
方枘圜凿
凿凿有据
据义履方
方兴未已
已登道岸
岸谷之变
变徵之声
声价十倍
倍日并行
行易知难
难舍难分
分甘共苦
苦海茫茫
茫无端绪
歔欷不已
已归道山
山公倒载
载舟覆舟
舟水之喻
喻之以理
理冤摘伏
伏首贴耳
耳聪目明
明珠暗投
投桃之报
报雠雪恨
恨穷发极
极乐世界
解构之言
言人人殊
殊言别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