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桑饿人
拼音
翳桑饿人
yì sāng è rén
成语解释
翳桑:在桑树荫下。在桑树荫下挨饿的人。比喻不忘他人恩惠,并有所回报。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春秋时,晋国灵辄于翳桑挨饿,赵盾给他食物并接济其母。后灵公欲杀赵盾,得一甲士相助,才免于难。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成语例子
相国不记翳桑之饿人乎?则我灵辄便是。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
成语接龙
翳桑饿人
人之水镜
镜破钗分
分毫不差
差三错四
四面出击
击钟鼎食
食不餬口
口耳并重
重足而立
立爱惟亲
亲仁善邻
邻里乡党
党同伐异
异政殊俗
俗易风移
移星换斗
斗折蛇行
行不苟容
容身之地
地网天罗
罗天大醮
焦眉愁眼
眼乖手疾
疾之若仇
抽黄对白
白首相知
知恩报德
德輶如羽
羽扇纶巾
巾帼英雄
雄鸡夜鸣
鸣玉曳组
足不出户
户曹参军
军法从事
事与原违
违世乖俗
俗语常言
言多失实
实实在在
在人耳目
目瞪舌彊
将功折过
过犹不及
及锋而试
试才录用
用管窥天
天打雷劈
劈荆斩棘
棘刺母猴
猴头猴脑
脑子生锈
羞手羞脚
脚不沾地
地广人稀
稀稀烂烂
烂若舒锦
锦绣江山
山川震眩
眩目震耳
耳濡目染
染指于鼎
鼎足而立
立马万言
言之有理
理冤擿伏
伏处枥下
下塞上聋
聋者之歌
歌舞升平
平地起家
家无二主
主守自盗
盗怨主人
人心丧尽
尽入彀中
中规中矩
矩步方行
行成于思
思潮起伏
伏维尚飨
想望风概
概日凌云
云窗雾槛
槛花笼鹤
鹤长凫短
短吃少穿
穿花纳锦
锦上添花
花样翻新
新淫之声
声销迹灭
灭门之祸
祸起萧墙
墙上泥皮
皮破肉烂
烂若披掌
掌上明珠
珠围翠绕
绕梁之音
查看更多